<<Kiosk de profundis>>
Music works - demos or what -

■Contents Top illustration P.BBS Music Work Photo Profile

∇ マド:
1. Prototype:

她的前身是Aria 的Mac Series Custom -7
雖然琴不怎樣,不過實際上卻是相當堪用,而且C/P值也不錯
重點是經過一番調整之後,她的手感其實相當的優異,未來還蠻希望幫她換個PU
讓她的聲音更上一層樓
不過附帶一提,她便宜不是沒有道理的,線路其實作的有點差,現在甚至還有點雜音
所以也一併翻修了一下

琴頭
卸下弦之後的全貌 琴身
2. Dissect:

這是我第一次大體分解電吉他(過去曾想過分解bass,不過因為琴頸的螺絲太緊而作罷)
不過過程比我想像中的簡單,也利用這次的機會好好的整理了一下琴頸跟琴身

然後,我還不小心被掉落的搖座砸到腳,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工程意外吧?

將琴身和琴頸分開後,小心的將指版用紙包了起來
3. Working:

這次整理琴,還有一個很大的重點,就是把之前的撞傷補起來,這次用的是普通牙膏狀的模型補土
補完之後用砂紙磨平,因為琴身溪是厚漆,所以基本上沒有傷到木頭,不過我猜多少會影響到音質
不過老實說,完成後我把聲音比較了一下,其實差不多,或許是因為琴本身就不是非常好的關係

本來有留下磨砂期間的照片,不過不知道怎麼搞的找不到了,還蠻可惜的。

4. Coloring<I>:

這次的主題正如其名,就是「窓」。
底稿基本上是在一般的影印紙上完成,我先去ARIA的網站上抓了這把琴的model圖
接著把草稿大概畫上去,之後把畫好的草稿放大到大約1:1之後
就開始把圖稿的邊線用貼的方式來定出絕對的方位
不過因為琴身本身是有弧度的,所以為了保留遠看時的立體感
所以底稿只能略微浮貼,而且得不斷的修正立體感

接著,就開始把底色用壓克力漆開始一層一層的覆蓋上去
第二個步驟是畫窗沿,同時也一邊修改弧度造成的立體感偏差
還好壓克力漆算是個相當容易使用的顏料,並沒有讓我遇上太大的麻煩

極草圖 上背版時的底圖
第一次上底色時的狀況,紅色比想像中還要難上,圖中的狀況其實已經上了3次的紅色,但色彩的飽和度仍遠不足只上了一次的藍色。
5. Coloring<II>:

原本只打算塗上簡單的色彩,不過後來發現壓克力漆在多次上色表現出的的材質感很強烈
因此在可以做出類似油畫的的感覺的前提下,我決定把她畫成很有筆觸感的圖案

不過,這個決定也讓我吃足了苦頭,作畫的時間整整拉長了兩天
還好完稿後的效果還蠻滿意的

初步上完色時的感覺,窗沿的立體感花了很多時間去修飾
6. Finishing:

完稿後的第一天,我就將他噴上了油畫用的完稿漆,希望能做到初步的保護效果
雖然後來發現他的保護效果很差(我大約噴了5次),不過上亮光帶來的亮度讓我很滿意
微微的反光稍微的彌補了原本色彩過暗的狀況,讓整體的明度稍微提高了一些

最後,把琴頸跟搖座裝回之後,我的マド就此誕生啦~♪

 
7. Sounding:

基本上,我發現他的聲音完全沒有變,就跟原本一樣糟
不過如果拿來做一些簡單的歌,似乎也綽綽有餘了

在這邊附上一點自己寫的小東西: Observation
反正聲音這種東西,本來就是說在多也不能形容的
Gigs used: マド → Ibanez ts-9 → MXR EQ → ToneLab LE → Line in

 

本站所有圖片,音樂,文章請勿私自複製轉載。
当サイトの画像、音楽と文字の無断転載・複製は固く禁じさせて頂きます。
Copyright (c) 2007 "Horizon's -Kiosk de Profundis-" All Rights Reserved.

 
↓これ以降は広告です。